- 朱甲明;刘选文;刘晶晶;房学东;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安全切缘距离以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以及肿瘤T分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5±8.4)枚,开腹手术组为(24.7±9.3)枚;腹腔镜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6.95±1.92)cm,远切缘距离(4.89±1.80)cm;开腹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7.28±2.01)cm,远切缘距离(4.05±1.77)cm;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远近端切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6±35.2)ml和(420.5±112.2)ml,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2.6)d和(11.5±2.9)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2012年03期 v.4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吕益中;朱劲涛;谭明华;蒋新权;
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2012年03期 v.4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黄冀华;梁伟成;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和血管高位结扎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23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32例患者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23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根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CME根治术患者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8.1±5.3)枚,传统开腹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5.1±3.8)枚,腹腔镜C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传统开腹组(P=0.013)。腹腔镜CME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7.39±41.15)min和(225.16±76.62)min(P>0.05)。腹腔镜CME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32.8)ml,开腹组则高达(170±3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C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0%,与传统手术相似,无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升高,但尚需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
2012年03期 v.4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黎伯培;陈俊强;刘金禄;王震;毛远天;陈业阳;裴明毓;徐瑜杰;
目的构建耐5-FU的胃癌耐药细胞株,初步探讨细胞发生5-FU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药物耐药间歇冲击并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5-FU。应用MTT法检测亲代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RI)。通过MTT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家族成员(DAPK-1、DAPK-2、DAPK-3)、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s,MRP)亚家族中的MRP-6、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切除交叉互补修复基因(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ERCC-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MDR1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结果 SGC-7901/5-FU对5-FU、顺铂、环磷酰胺的耐药指数分别为6.26、3.71、5.25。SGC-7901与SGC-7901/5-FU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0.82±1.46)h和(46.01±4.15)h,SGC-7901/5-FU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变缓(P<0.05)。与亲代细胞比较,耐药子株S期细胞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则显著增高(P<0.01),而G2/M期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耐药子株SGC-7901/5-FU细胞MDR-1、MRP-6、DAPK-3和P-gp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ERCC-1、caspase-3、P53、DAPK-1、DAPK-2、Bcl-2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成功构建胃癌耐5-FU细胞株SGC-7901/5-FU,其对顺铂、环磷酰胺具有交叉耐药,耐药机制与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有关,可能与MDR-1、MRP-6、DAPK-3基因及P-gp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2012年03期 v.4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 吕会增;魏波;郑宗珩;陈新岐;叶小勇;卫洪波;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提高人结肠癌细胞亚株SW480/M5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筛选ATRA和L-OHP实验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分别用ATRA、L-OHP、ATRA联合L-OHP作用SW480/M5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原子光谱吸收仪检测肿瘤细胞DNA含铂(Pt)量。结果 L-OHP抑制SW480/M5细胞增殖的GI50为58.0mg/L,主要阻滞肿瘤细胞在S和G2/M期。ATRA8.0μmol/L作用24小时后,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作用72小时后,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并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8.0μmol/LATRA作用至48小时后联合L-OHP,两药联合由相加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DNA含Pt量显著增加,呈时效依赖性。相对于单独用药,联合用药并不上调肿瘤细胞凋亡率。结论 ATRA通过改变SW480/M5细胞周期和提高细胞DNA含Pt量,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对L-OHP敏感性。
2012年03期 v.4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刘勇;潘源;梁寒;张汝鹏;王宝贵;张李;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总结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结果 39例患者均在腔镜下成功完成胃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和二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2.5±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6±6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6~41枚,平均(23.6±6.2)枚。所有大体标本术后病理均显示上、下切缘阴性,肿瘤浸润深度T1~T3,术后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14例。3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无局部复发,无腹腔及远处转移,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肿瘤种植。结论不接触原则、整块切除、切口保护、安全切缘、血管处理、锐性分离、操作由远及近等无瘤技术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012年03期 v.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吴恺明;马晋平;王亮;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每天热卡为30kcal/kg。EN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安素500ml,术后第二天1000ml,术后第三天直至第7天口服15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PN组(P<0.05),E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7%,PN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2012年03期 v.4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孔刚;刘虹;龚志军;卿笃桔;何耀明;李恩就;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其与常规根治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选择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分为动脉灌注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化疗相关副作用以及远期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Duke分期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肠道出血、尿潴留和切口脂肪液化以及远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排便功能不良无显著性差异。灌注化疗组发生Ⅲ级和Ⅳ级化疗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灌注化疗组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灌注化疗组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1%(P<0.05)。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化疗副反应可接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2012年03期 v.4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刁德昌;万进;陈志强;王伟;邹瞭南;李洪明;何耀彬;林展宏;
目的观察SOX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毒性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D2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62例,给予奥沙利铂和爱斯万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每3周重复,共8个周期,观察其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毒副反应。结果消化道最常见的副反应为厌食,有55例(88.7%),其中6例为3级厌食,2例因此中止化疗;8例出现3级呕吐,其中3例因此中止化疗。血液系统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87.1%),给予升白药处理得于纠正;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分别有23例、19例,其中1例出现顽固性血小板减少而终止化疗。出现色素沉着34例、肝功能异常21例、外周神经炎15例、手足综合征仅2例。结论 SOX方案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为消化道副反应和血液毒性,其中消化道副反应是导致部分患者停药的最重要原因。
2012年03期 v.4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赖小令;喻小青;谢春梅;彭利芬;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umor,GIST)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GIST手术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50例)和传统护理组(50例)。制定GIST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路径组采用GIST临床护理路径专业护理,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原发或复发、合并基础疾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12±1.08)d,显著低于传统处理组(14.3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P<0.01)。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方面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GIST手术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2年03期 v.4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