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高阳;庄潮平;陈维荣;刘俐敏;郭国湖;廖梓群;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连续30例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ISR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行开腹IS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安全性、术后排便功能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且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没有中转开腹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13min,中位出血量8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d,术后并发症9例(9/30),其中8例是肛周粪渍性湿疹,1例结肠黏膜脱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肿瘤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2012年01期 v.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王仁辉;温宜清;邓浩财;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比其与开腹手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结肠及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手术120例,腹腔镜下手术7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及近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开腹组,分别为(226.28±61.09)min和(193.50±53.79)min;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分别为(84.00±28.41)ml和(187.60±37.27)ml;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分别为(7.55±2.04)d和(8.40±3.39)d。两组患者肠管近端及远端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8%、65.7%和76.6%、71.2%(P>0.05);Duke's A、B、C各期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肿瘤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远期疗效不亚于开腹手术。
2012年01期 v.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李晓辉;刘特彬;王锦祥;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胃切除后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探究完全腹腔镜全胃或近端胃切除后使用经口抵钉座置入OrVil装置行食管-空肠(残胃)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近端胃癌行完全腹腔镜全胃或近端胃切除后使用经口抵钉座置入OrVil装置行食管-空肠(残胃)吻合,15例近端胃癌行腹腔镜辅助全胃或近端胃切除后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吻合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时间为(25.80±6.86)min,小于腹腔镜辅助手术组(36.53±6.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发生1例吻合口瘘,腹腔镜辅助手术组发生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两组患者吻合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腹腔镜经口抵钉座置入OrVil装置行食管-空肠(残胃)吻合安全、可行,操作简单,缩短吻合时间,并不增加吻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01期 v.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郭雄图;胡玉萍;陈元岩;袁明;
目的评估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在结直肠非急诊手术中的作用,探讨术前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例因结直肠腺瘤或腺癌拟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按1.5∶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MBP组(120例)和非MBP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内的心血管并发症、全身感染性并发症和手术部位相关并发症。结果 135例患者完成试验,MBP组81例,非MBP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良恶性、吻合部位及方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和1.9%,全身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和13.0%,手术部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和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BP组1例、非MBP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两组各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非急诊手术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并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常规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并非必要。
2012年01期 v.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吕会增;魏波;陈图峰;苏雁甜;叶小勇;陈新岐;卫洪波;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LoVo和SW480/M5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剂量奥沙利铂对LoVo和SW480/M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GI_(50)和GI_(50)浓度奥沙利铂对LoVo和SW480/M5细胞周期和早期凋亡的影响。原子光谱吸收仪检测GI_(50)浓度奥沙利铂作用4、8、24h后LoVo和SW480/M5细胞DNA含铂量。结果奥沙利铂对LoVo和SW480/M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量效依赖;其GI_(50)浓度:LoVo细胞为6.5mg/L,SW480/M5细胞为58.0mg/L。自然对数增殖周期,LoVo细胞中G_1期细胞比例高于、G_2期细胞比例低于SW480/M5细胞(P<0.05)。奥沙利铂浓度GI_(50)时,降低肿瘤细胞G_1期比例,升高LoVo细胞S期比例较SW480/M5细胞明显,升高SW480/M5细胞而降低LoVo细胞G_2/M期比例。1/2GI_(50)、GI_(50)奥沙利铂均可诱导两种肿瘤细胞发生早期凋亡,但1/2GI_(50)L-OHP促凋亡作用两种肿瘤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GI_(50)L-OHP对LoVo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高于SW480/M5细胞。GI_(50)L-OHP奥沙利铂使两种肿瘤细胞DNA含铂量显著升高,并呈时效依赖。LoVo细胞DNA交联铂原子能力高于SW480/M5细胞。结论奥沙利铂主要通过阻滞细胞于S期或(和)G_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两种肿瘤细胞增殖。LoVo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明显高于SW480/M5细胞。
2012年01期 v.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 甄作均;陈应军;计勇;王峰杰;李杰原;李清汉;吴志鹏;范国勇;陈焕伟;
目的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大小以及术前AFP>20ng/ml、微血管侵犯、肿瘤卫星结节、乙肝感染、肝硬化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比例以及术中输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3%和70.0%(P=0.034),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83.3%(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1)。结论灵芝孢子可以减少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2012年01期 v.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吕会增;张实;苏雁甜;陈新岐;周如健;
目的通过半定量粪隐血试验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结肠癌患病率,并对该方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广州市黄埔区重点社区年龄≥40岁当地常住居民作为筛查目标人群,采用半定量粪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阳性者进行免疫粪隐血检测,仍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年龄≥40岁当地常住居民、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结肠肿瘤及正常者的半定量粪隐血试验结果列入非筛查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组人群粪隐血试验应答率为26.76%(2408/9000)。半定量粪隐血试验阳性(≥+)率为15.66%(377/2408);序贯免疫粪隐血试验阳性率为11.25%(271/2408)。接受肠镜检查应答率为73.43%(199/271),阳性率65.83%(131/199)。本次筛查检出结肠癌2例,由此计算出结肠癌粗发病率为83.1/10万。半定量隐血试验阳性阈值为1+时,结肠出血性疾病检出比例最高(P<0.05)。非筛查组半定量隐血试验以1+为阳性阈值时,结肠癌检出敏感性最佳(P<0.05);结肠癌检出特异性与其他阈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采用半定量粪隐血试验进行的结肠癌筛查效果基本满意,通过确定其最佳阳性阈值可提高筛检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大规模社区人群筛检。
2012年01期 v.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苏华冠;刘特彬;王锦祥;
目的收集主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分析了解近10年(2002~2011年)揭阳地区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方法总结分析揭阳地区主要医院即业务量最大的三家医院普宁市人民医院、普宁市华侨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2002~2011年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3,015例,通过收集病历资料,计算每年发病率及不同年龄组别和不同肿瘤部位发病例数及所占比例。结果男、女性结肠癌标化发病率从2002年的3.58/10万及3.31/10万上升到2011年的9.55/10万和9.03/10万,10年平均上升11.52%和11.79%;总标化发病率10年平均上升11.63%。男、女性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从2002年的2.46/10万及3.70/10万上升到2011年的16.73/10万及10.15/0万,10年平均上升23.75%及11.86%;直肠癌总标化发病10年平均上升17.93%。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组。在发病部位方面,直肠癌的比例从2002年的46.79%上升至2011年的59.03%,右半结肠癌的比例也从18.3%上升至23.35%。结论进10年来,揭阳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结肠癌男女性别比呈下降趋势,而直肠癌则呈上升趋势;直肠癌和升结肠癌比例不断上升。
2012年01期 v.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正>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胃癌诊治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学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暨胃癌高级培训班以及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12月7-10日在广州市珠江宾馆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消化肿瘤领域著名专家作专题研讨,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加。参会者可获国家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10分。
2012年01期 v.4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正>《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之一,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本刊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
2012年01期 v.4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正>《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7402,CN 11-9301/R。本杂志将以电子期刊的形式,通过光盘和网络平台,推广报道消化肿瘤循证医学的新研究、新理念、新指南、新技术;对消化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对一些影响力深远的学术会议进行深入报道
2012年01期 v.4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正>由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于2008年9月创刊。本杂志将以电子期刊的形式,通过光盘和网络平台,推广报道消化肿瘤循证医学的新研究、新理念、新指南、新技术;对消化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对一些影响力深远的学术会议进行深入报道;对最新发布的指南、共识、标准、意见等权威指导文件将在第一时间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解读与点评。
2012年01期 v.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张贺云;肖治宇;叶华;孙健;曾丽萍;王捷;
<正>患者,女,57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伴腰背部放射7月余,加重1月"入院,外院CT检查提示:"胰腺占位",2011年6月20日入住我院。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6.5kg。体查:体型消瘦,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消化肿瘤标记示:CA-12535.6U/ml,CA-199103.9U/ml。上腹平扫+增强CT以及血管成像和胰腺灌注成像显示:①胰头肿块
2012年01期 v.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钟晓华;陈超;杨家君;胡琛;
<正>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s,MPC)指同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可为同一器官、组织来源,也可以是不同器官、组织来源。肿瘤同时发现或在6个月内相继发现者称为同时性多原发癌。我们于2009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2例胃、升结肠同时性多原发癌,施行外科根治术,取得一定疗效,本文现将诊疗经验总结并相关文献复习。本组2例均为男性,1例52岁,1例71岁,均因"胃癌"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术前均行胃镜检查
2012年01期 v.4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