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指南与共识

  • 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操作标准(2023版)

    楼征;朱晓明;于冠宇;

    适形保肛手术(CSPO)是针对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术式,准确的术前诊断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和操作、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和康复锻炼,是保证CSPO肿瘤根治性和功能保留的关键。然而,关于CSPO的实施尚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的牵头组织下,集合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借鉴国内外最新指南和文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讨论制定了本操作标准,从CSPO的定义、分类、相关局部解剖、操作技术、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我国低位直肠癌CSPO的规范化开展。

    2023年04期 v.15 27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行业标准

  • 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

    <正>1食管癌1.1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CAEC-01)(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的比例。(2)计算公式: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总数)×100%(3)意义:治疗前全面评价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2023年04期 v.15 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述评

  • 早期胃癌微创治疗进展

    蔡钦波;杨东杰;

    近年来,随着我国癌症早筛政策的推广和人民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其微创化治疗方式也逐渐受到重视。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先后经历了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双镜联合手术等发展阶段,正在朝着更加微创精准的治疗方向发展。目前,对于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的早期胃癌,推荐进行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而对于存在一定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目前指南推荐行腹腔镜D1/D1+/D2根治术。近年来,大量研究聚焦于探索进一步优化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新术式,比如双镜联合精准确定原发灶范围并保留更多胃壁正常组织,从而避免消化道重建;前哨淋巴结示踪及活检技术减少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2023年04期 v.15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胃癌胃周软组织微转移临床研究现状

    蔡国靖;方乾;陈桂增;吴晖;

    微转移是胃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当前关于胃癌微转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鲜见研究关注胃周软组织。胃周软组织直接延伸于胃浆膜,由胃周系膜、韧带、网膜等组织构成,内含脉管、淋巴管、神经等重要结构,作为胃周淋巴结载体,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必经途径。分析胃癌胃周软组织不同成分的微转移情况,有望为淋巴结转移机制提供线索,完善现有胃癌TNM分期以及丰富预后影响因素。本文就胃周软组织微转移的定义、检测技术、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2023年04期 v.15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论著

  • 直肠癌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决策因素及对围手术期康复影响的分析:单中心751例回顾性研究

    李嘉玲;陈志锋;刁德昌;易小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决策因素,并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对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751例,其中229例患者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预防性回肠造口组),522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肿瘤相关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术前影响因素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组中,男性、既往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术前行放化疗和既往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多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均P<0.05);术中影响因素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组中,离断肿瘤远端直肠肠管时使用的直线切割闭合器钉仓数目≥2个、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和手术时间>180 min的患者比例多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均P<0.05);肿瘤影响因素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组的T分期晚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P=0.001),肿瘤位置低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患者、伴有术前肠梗阻、术前进行放化疗、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使用超过1个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肠管、中低位和超低位肿瘤和手术时间>180 min为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预后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未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4.37%(10/229)比5.17%(27/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加住院费用(P=0.001);但可缩短总住院、术后住院和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P<0.05),降低术后肛管放置率(23.14%比62.84%)(P<0.001)。结论 术前、术中和肿瘤相关诸多因素可影响预防性回肠造口决策的判断,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改善围手术期的短期预后。

    2023年04期 v.15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经直肠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研究

    骆允;孟祥安;郝永欣;董亚青;许雅芳;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ERUS)、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47例(转移组),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3例(非转移组),比较两组ERUS、SWE和MSCT检查参数差异,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值、直肠肿物占肠腔环周>1/2比例、直肠肿物超声T3及以上分期比例分别为(7.10±2.01) mm、(6.22±1.02) mm、(1.16±0.24)、76.60%和82.98%,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淋巴结最大杨氏模量和淋巴结弹性方差分别为(77.50±24.43) kPa和(11.50±2.92),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位弹性对比度、肿物最大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MSCT纹理影像参数峰度、熵值分别为(2.51±0.89)和(7.40±0.80),高于非转移组(P<0.05)。ERUS、SWE和MSCT参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 (95%CI:0.718~0.88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0%和81.10%。结论 ERUS、SWE和MSCT参数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2023年04期 v.15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李庆贤;方妙婵;李丽华;袁锡裕;丁伟杰;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一医疗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60例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组30例,传统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第3天、第6天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数字疼痛评分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ERAS组与传统组相比,WBC变化无明显差异,而ERAS组CRP、PCT水平较低(P<0.05)。术后第3天、第6天,ERAS组的CRP、WBC、PCT水平均比同时间的传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2h、24 h、48 h NRS评分均比同时间的传统组低(P<0.05)。ERAS组发生并发症3例(10.0%),传统组发生并发症4例(13.3%),无死亡病例,两组Ⅲ级或以上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应用ERAS理念,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2023年04期 v.15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SOX与CAPOX方案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血液毒副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孙宇;王小群;陈景耀;张华;

    目的 观察替吉奥+奥沙利铂(S-1 and oxaliplatin,SOX)方案及卡培他滨+奥沙利铂(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CAPOX)方案在胃肠道肿瘤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及姑息化疗中的血液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医学中心2017年5月至2023年9月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57例,其中患者予SOX或CAPOX行辅助、新辅助或一线姑息化疗,方案每3周重复,至辅助化疗结束或者转二线姑息化疗。观察严重血液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SOX组和CAPOX组比较,3~4度白细胞减少和3~4度贫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40,0.11)。与CAPOX组相比,SOX组3~4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更高(P<0.01),发生时间更早(P<0.01)。结论SOX方案的3~4度血小板减少更常见,发生时间更早。建议在SOX方案中,对血小板减少进行积极的二级预防。

    2023年04期 v.15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导致免疫性肝毒性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一尧;李铎;邹瑞;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导致免疫性肝毒性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免疫性肝毒性的治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35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免疫性肝毒性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接受免疫治疗的135例肝癌患者中,46例出现免疫性肝毒性,发生率为34.1%,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发生时间为3~26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5 d;年龄为34~73岁,中位年龄为62岁。肝毒性分级G1组11例,G2组27例,G3组6例,G4组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免疫性肝毒性患者与未发生免疫性肝毒性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水平和Child-Pugh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是影响患者发生免疫性肝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是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发生免疫性肝毒性的危险因素。

    2023年04期 v.15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尿液N1,N12-二乙酰精胺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雷秋成;郑华珍;李巧云;邓斐文;王巍;李启欣;甄作均;陈焕伟;

    目的 研究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水平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86例HCC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另从门诊健康体检中心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竞争抑制法检测三组人群的尿液DiAcSpm水平。分析尿液DiAcSpm水平和H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DiAcSpm对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HCC患者的尿液DiAcSpm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与良性肝病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尿液DiAcSpm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75,P<0.001)。DiAcSpm诊断HCC的敏感度为0.67,特异度为0.51。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cut-off值[0.61μmol/(g·Cre)]将HCC手术患者分为高DiAcSpm组和低DiAcSpm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DiAcSpm组TNM分期和巴塞罗那分期晚于低DiAcSpm组(均P<0.05),而血管浸润在高DiAcSpm组患者中的比例高于低DiAcSpm组(P<0.05);高DiAcSpm组HCC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与低DiAcSp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AcSpm在HCC患者的尿液中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HCC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监测的有效指标。

    2023年04期 v.15 323-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肝脏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微小RNA-1203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研究

    张翠霞;刘宗杰;房勤茂;邓荷萍;隋鑫;

    目的 观察肝脏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微小RNA-1203 (microRNA-1203,miR-1203)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3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前瞻性研究,于治疗前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肝脏超声检查,记录血流参数,检测患者血清miR-1203水平,实施TACE治疗,评估疗效,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患者纳入缓解组,将进展患者纳入未缓解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超声血流参数、血清miR-1203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miR-1203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113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中,有85例缓解,纳入缓解组,有28例未缓解,纳入未缓解组。初步比较未缓解组与缓解组的基线资料、超声血流参数及miR-1203水平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病灶最大直径长,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肝脏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肝脏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miR-1203相对表达量高水平是TACE治疗后未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肝脏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高是TACE治疗后未缓解的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I、RI、PSV、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miR-1203单项及四项指标联合预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764、0.722、0.855、0.753、0.892,均>0.70,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未缓解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超声血流参数、血清miR-1203可作为预测疗效的有效手段。

    2023年04期 v.15 329-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 186例肝母细胞瘤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浸润与预后的分析

    许翔;蒋宏;刘钧澄;陈华东;钟志海;张志崇;佘锦标;徐哲;谭立;

    目的 分析肝母细胞瘤新辅助化疗对肝母细胞瘤免疫浸润的影响,为免疫治疗在肝母细胞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的186例原发肝母细胞瘤患儿,对患儿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肿瘤进行免疫浸润评分(0~3分)评估,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免疫浸润评分相关的临床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免疫浸润评分患儿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最终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分析6例患儿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免疫浸润细胞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瘤内免疫浸润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的患儿比例分别为61.5%、33.0%、3.7%与1.8%。肿瘤边界免疫浸润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的患儿比例分别为66.7%、28.2%、2.6%与2.6%。新辅助化疗前,无肝细胞癌样病灶(P=0.022)、造血组织(P=0.005)是高瘤内免疫浸润评分的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前瘤内免疫浸润评分低的患儿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高(P=0.003)。无肝细胞癌样病灶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6,95%CI 0.10~0.68,P=0.006)。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内、交界的肿瘤免疫浸润增加的患儿占69.1%和61.5%。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边界不规则(P=0.021)是高肿瘤边界区免疫浸润评分的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后瘤内免疫浸润评分高的患儿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高(P=0.011)。诊断年龄大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7,95%CI 1.02~1.35,P=0.025)。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P=0.020)、B细胞(P=0.040)、单核细胞(P=0.017)和调节性T细胞(P=0.027)在新辅助化疗后显著上升。结论 原发肝母细胞瘤淋巴细胞浸润较少,且新辅助化疗前免疫浸润程度高是无复发生存的危险因素,提示未化疗的肝母细胞瘤的高免疫浸润细胞或为免疫抑制细胞。新辅助化疗显著增加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或增加CD8~+T细胞计数等。化疗后免疫浸润增多的患儿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高。

    2023年04期 v.15 336-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

  •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循证评价

    李晨曦;李慕秋;魏巍;龚忠诚;谭小容;刘慧;郑佞波;

    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遵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致癌机制。结果 共计28篇文献(包括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6项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其中研究食管癌的文献有5篇,胃癌有5篇,结直肠癌有9篇(其中1篇同时研究胃癌),胰腺癌有7篇,肝癌有2篇。全部的纳入文献均报道了口腔菌群失调(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风险关联。结论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分析评价。

    2023年04期 v.15 34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护理园地

  •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的综合性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和胃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应用研究

    陈莉莉;陈蕾;王云;葛方红;徐燕飞;许容芳;

    目的 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评分的综合性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和胃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应用。方法 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及胃癌放化疗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基于NRS2002评分的综合性营养管理。两组干预时间由放化疗开始至放化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营养指标和生存质量变化,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the rating scale of health self-management skill for adults,AHSMSR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b、ALB和PA水平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b、ALB和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健康能力、癌症造成的负担、社会关系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健康能力、癌症造成的负担、社会关系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NRS2002评分的综合性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及胃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23年04期 v.15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综述

  • 炎症性肠病癌变的预防与监测

    高梦臻;段吉明;侯义振;李卓峰;董胜利;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作为炎症性肠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需要对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癌变高危因素管理,控制肠道慢性炎症,达到内镜及组织学缓解,并通过多种方法监测疾病进程,避免炎性相关结直肠癌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2023年04期 v.15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投稿问题郑重申明

    <正>为了维护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权益以及《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的声誉,《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对投稿问题进行郑重声明。现有非法网站假冒我方网站或以和我杂志合作的名义诱导作者投稿并骗取费用,甚至有不法人员在网上冒充我刊编辑部人员进行诈骗活动,非法获利。《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在此郑重声明,杂志的投稿方式仅有以下两种:(1)《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官方网站在线投稿系统http://www.jdocn.com(2)《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编辑部投稿E-mail:digestiveoncology@163.com目前稿件主要通过我刊唯一官方投稿网站http://www.jdocn.com采编。

    2023年04期 v.15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