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玲;陈志锋;刁德昌;易小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决策因素,并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对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751例,其中229例患者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预防性回肠造口组),522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肿瘤相关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术前影响因素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组中,男性、既往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术前行放化疗和既往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多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均P<0.05);术中影响因素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组中,离断肿瘤远端直肠肠管时使用的直线切割闭合器钉仓数目≥2个、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和手术时间>180 min的患者比例多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均P<0.05);肿瘤影响因素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组的T分期晚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P=0.001),肿瘤位置低于非预防性回肠造口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患者、伴有术前肠梗阻、术前进行放化疗、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使用超过1个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肠管、中低位和超低位肿瘤和手术时间>180 min为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预后方面,预防性回肠造口未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4.37%(10/229)比5.17%(27/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加住院费用(P=0.001);但可缩短总住院、术后住院和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P<0.05),降低术后肛管放置率(23.14%比62.84%)(P<0.001)。结论 术前、术中和肿瘤相关诸多因素可影响预防性回肠造口决策的判断,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改善围手术期的短期预后。
2023年04期 v.15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骆允;孟祥安;郝永欣;董亚青;许雅芳;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ERUS)、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47例(转移组),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3例(非转移组),比较两组ERUS、SWE和MSCT检查参数差异,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值、直肠肿物占肠腔环周>1/2比例、直肠肿物超声T3及以上分期比例分别为(7.10±2.01) mm、(6.22±1.02) mm、(1.16±0.24)、76.60%和82.98%,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淋巴结最大杨氏模量和淋巴结弹性方差分别为(77.50±24.43) kPa和(11.50±2.92),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位弹性对比度、肿物最大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MSCT纹理影像参数峰度、熵值分别为(2.51±0.89)和(7.40±0.80),高于非转移组(P<0.05)。ERUS、SWE和MSCT参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 (95%CI:0.718~0.88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0%和81.10%。结论 ERUS、SWE和MSCT参数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2023年04期 v.15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李庆贤;方妙婵;李丽华;袁锡裕;丁伟杰;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一医疗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60例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组30例,传统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第3天、第6天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数字疼痛评分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ERAS组与传统组相比,WBC变化无明显差异,而ERAS组CRP、PCT水平较低(P<0.05)。术后第3天、第6天,ERAS组的CRP、WBC、PCT水平均比同时间的传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2h、24 h、48 h NRS评分均比同时间的传统组低(P<0.05)。ERAS组发生并发症3例(10.0%),传统组发生并发症4例(13.3%),无死亡病例,两组Ⅲ级或以上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应用ERAS理念,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2023年04期 v.15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孙宇;王小群;陈景耀;张华;
目的 观察替吉奥+奥沙利铂(S-1 and oxaliplatin,SOX)方案及卡培他滨+奥沙利铂(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CAPOX)方案在胃肠道肿瘤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及姑息化疗中的血液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医学中心2017年5月至2023年9月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57例,其中患者予SOX或CAPOX行辅助、新辅助或一线姑息化疗,方案每3周重复,至辅助化疗结束或者转二线姑息化疗。观察严重血液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SOX组和CAPOX组比较,3~4度白细胞减少和3~4度贫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40,0.11)。与CAPOX组相比,SOX组3~4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更高(P<0.01),发生时间更早(P<0.01)。结论SOX方案的3~4度血小板减少更常见,发生时间更早。建议在SOX方案中,对血小板减少进行积极的二级预防。
2023年04期 v.15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王一尧;李铎;邹瑞;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导致免疫性肝毒性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免疫性肝毒性的治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35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免疫性肝毒性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接受免疫治疗的135例肝癌患者中,46例出现免疫性肝毒性,发生率为34.1%,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发生时间为3~26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5 d;年龄为34~73岁,中位年龄为62岁。肝毒性分级G1组11例,G2组27例,G3组6例,G4组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免疫性肝毒性患者与未发生免疫性肝毒性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水平和Child-Pugh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是影响患者发生免疫性肝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是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发生免疫性肝毒性的危险因素。
2023年04期 v.15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雷秋成;郑华珍;李巧云;邓斐文;王巍;李启欣;甄作均;陈焕伟;
目的 研究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水平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86例HCC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另从门诊健康体检中心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竞争抑制法检测三组人群的尿液DiAcSpm水平。分析尿液DiAcSpm水平和H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DiAcSpm对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HCC患者的尿液DiAcSpm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与良性肝病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尿液DiAcSpm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75,P<0.001)。DiAcSpm诊断HCC的敏感度为0.67,特异度为0.51。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cut-off值[0.61μmol/(g·Cre)]将HCC手术患者分为高DiAcSpm组和低DiAcSpm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DiAcSpm组TNM分期和巴塞罗那分期晚于低DiAcSpm组(均P<0.05),而血管浸润在高DiAcSpm组患者中的比例高于低DiAcSpm组(P<0.05);高DiAcSpm组HCC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与低DiAcSp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AcSpm在HCC患者的尿液中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HCC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监测的有效指标。
2023年04期 v.15 323-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张翠霞;刘宗杰;房勤茂;邓荷萍;隋鑫;
目的 观察肝脏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微小RNA-1203 (microRNA-1203,miR-1203)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3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前瞻性研究,于治疗前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肝脏超声检查,记录血流参数,检测患者血清miR-1203水平,实施TACE治疗,评估疗效,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患者纳入缓解组,将进展患者纳入未缓解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超声血流参数、血清miR-1203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miR-1203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113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中,有85例缓解,纳入缓解组,有28例未缓解,纳入未缓解组。初步比较未缓解组与缓解组的基线资料、超声血流参数及miR-1203水平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病灶最大直径长,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肝脏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肝脏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miR-1203相对表达量高水平是TACE治疗后未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肝脏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高是TACE治疗后未缓解的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I、RI、PSV、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miR-1203单项及四项指标联合预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764、0.722、0.855、0.753、0.892,均>0.70,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未缓解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超声血流参数、血清miR-1203可作为预测疗效的有效手段。
2023年04期 v.15 329-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 许翔;蒋宏;刘钧澄;陈华东;钟志海;张志崇;佘锦标;徐哲;谭立;
目的 分析肝母细胞瘤新辅助化疗对肝母细胞瘤免疫浸润的影响,为免疫治疗在肝母细胞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的186例原发肝母细胞瘤患儿,对患儿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肿瘤进行免疫浸润评分(0~3分)评估,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免疫浸润评分相关的临床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免疫浸润评分患儿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最终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分析6例患儿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免疫浸润细胞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瘤内免疫浸润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的患儿比例分别为61.5%、33.0%、3.7%与1.8%。肿瘤边界免疫浸润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的患儿比例分别为66.7%、28.2%、2.6%与2.6%。新辅助化疗前,无肝细胞癌样病灶(P=0.022)、造血组织(P=0.005)是高瘤内免疫浸润评分的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前瘤内免疫浸润评分低的患儿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高(P=0.003)。无肝细胞癌样病灶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6,95%CI 0.10~0.68,P=0.006)。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内、交界的肿瘤免疫浸润增加的患儿占69.1%和61.5%。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边界不规则(P=0.021)是高肿瘤边界区免疫浸润评分的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后瘤内免疫浸润评分高的患儿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高(P=0.011)。诊断年龄大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7,95%CI 1.02~1.35,P=0.025)。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P=0.020)、B细胞(P=0.040)、单核细胞(P=0.017)和调节性T细胞(P=0.027)在新辅助化疗后显著上升。结论 原发肝母细胞瘤淋巴细胞浸润较少,且新辅助化疗前免疫浸润程度高是无复发生存的危险因素,提示未化疗的肝母细胞瘤的高免疫浸润细胞或为免疫抑制细胞。新辅助化疗显著增加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或增加CD8~+T细胞计数等。化疗后免疫浸润增多的患儿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高。
2023年04期 v.15 336-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